阿里項目團隊,在一千多個日夜里,與艱苦作伴,向遠方而行……
這段經歷,永遠不能讓人忘懷:跨越世界屋脊,迎戰(zhàn)高寒風雪,見證了太多感天動地的無悔壯舉;
這種情感,永遠不會在記憶中消落:在茫茫雪域赤誠奉獻,在生命禁區(qū)書寫輝煌;
這種精神,永遠不會褪去光芒:克服險惡自然環(huán)境,挑戰(zhàn)人類生存極限,用堅韌意志和滿腔忠誠呵護了阿里的溫暖夢,鑄塑了一座高原豐碑。
奮斗者的故事,本期為您帶來的是阿里地區(qū)普蘭縣項目經理譚麗曉的先進事跡。
到過雪域高原的人們,都不會忘記那不懼嚴寒、綻放高原的格桑花。
初識譚麗曉,是在一張普蘭項目組的合影中。作為阿里六縣唯一的女項目經理,當高原紅“爬上”了飽經烈日風霜打磨的面龐,讓人很難分辨出哪個是譚麗曉。

右七 譚麗曉
奮戰(zhàn)高原的3年中,在情與義的交織中、忠與孝的沖突中、苦與樂的煎熬中,她率領項目組成員,不畏艱難、迎難而上,圓滿的完成了項目建設任務,用堅守和奉獻唱響了央企女員工高原贊歌。
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
一切過往,皆為序章。自大學畢業(yè)之日起,舒適的辦公室、安逸的工作環(huán)境就跟譚麗曉“絕緣”了。多年來,從項目工地到施工現場,從前期策劃到項目推進,從生產調度到組織實施,她單薄的身軀扛起過很多重擔,闖過很多難關,多年一線的摸爬滾打,練就了她過硬的能力素質,也給了她奮戰(zhàn)高原的底氣和信心。
3000多公里的跋涉,3700多米的海拔……面對數百公里荒無人煙、崎嶇顛簸的山路,高強度的紫外線輻射,早晚巨大的溫差,高原缺氧等惡劣環(huán)境,譚麗曉感受到了巨大落差和壓力。
與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亟待完善的市政設施,作為一名黨員,身處藏區(qū)的譚麗曉,更能感受到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”的時代囑托和使命擔當,她橫下“一條心”,誓要帶領“一班人”,保質保量的完成項目建設,讓阿里的同胞冬天不再挨凍,取水不用遠行。
誰說女子不如男 普蘭項目有“木蘭”
在阿里,一般的人別說干活,連大腦的轉速都慢了許多,頭腦空白、思維短路,稍不注意就會隨時可能患上危及生命的肺水腫、腦水腫等高原病。
三月份冰天雪地時到達現場,十二月份工程停工才能返回內地,連續(xù)八九個月奮戰(zhàn)在項目的第一線,連續(xù)三年這樣的工作強度,說不辛苦是假的。有了充足的思想準備,但惡劣的環(huán)境、變幻莫測的天氣還是令人“猝不及防”,剛到施工現場,高原就給大家來了一連串“下馬威”:呼吸不暢、胸悶氣喘、頭暈腿軟,先后經受住了高寒缺氧、風沙肆虐等惡劣自然條件的考驗。每天鼻孔里帶著血絲,口干、起皮、爛嘴唇更是家常便飯。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,她沒有退卻,始終堅守在崗位,盡職盡責。
高海拔、高強度、高標準是“標配”,缺氧、疲勞、雨雪、烈日是“常態(tài)”。在習慣了這樣的“標配”和“常態(tài)”后,她帶領團隊與天公搏斗,與時間賽跑。

自項目開工建設以來,針對項目工期緊、任務重、施工現場狹小的特點,每件事譚麗曉都親力親為,盯在現場、蹲在現場、管在現場,從文明施工入手,場容場貌抓起,做到“施工管理精細化、現場作業(yè)標準化、物資設備管理制度化、過程控制規(guī)范化”,按照這“四化”要求抓好生產協(xié)調各方面工作。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,確保了普蘭縣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期交付。
2019年10月14日,當大家還沉浸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喜慶氛圍中,一則表彰消息為3年的努力和堅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。鑒于項目團隊的優(yōu)異表現,普蘭縣人民政府授予了中國城建院“功勛單位”榮譽稱號;譚麗曉憑借突出的工作業(yè)績,被授予“先進工作者”稱號。
普蘭縣項目地處西藏自治區(qū)阿里地區(qū),海拔高,交通不便,對人的身體與心理其實也是一種考驗。在日常的談心談話中,譚麗曉經常有意無意的開導大家,要放下思想上的顧慮和羈絆,有困難和問題及時反饋,大家千里迢迢相聚他鄉(xiāng),他鄉(xiāng)即故鄉(xiāng)、朋友就是同事、同事就是親人。
在與甲方、施工隊包括當地百姓交流溝通的時候,外剛內柔的譚麗曉以情動人,以理服人,尊重當地風俗習慣,積極溝通、和諧相處,創(chuàng)造了良好的建設環(huán)境,同時,全力配合當地相關職能部門的監(jiān)督管理,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的目標。

高原譜寫奮斗志 別樣芳華正青春
1982年生人的譚麗曉,是一個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好年齡,也是一個多重壓力紛至沓來的年齡。
作為一名母親,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是她心底的“留白”,由于工作原因,她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通過視頻的方式給孩子指導功課,然而,剛上4年級,已經可以獨立制作ppt的懂事的女兒成為了大家眼中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
作為一個女兒,2018年5月,老父親病重住院之際,她沒能第一時間趕到他的身邊,當在重癥監(jiān)護室看到仍處于昏迷狀態(tài)的父親時,她淚如雨下,感到深深的后怕和自責。父親醒來幾天后,因為工期太緊,譚麗曉沒有等到他出院就回到了項目上,把那份擔憂與牽掛深埋在了心里。
回憶在這個項目經歷的點點滴滴,對“遠方”的家人,她心中有著遺憾與愧疚,對阿里的經歷,她更多的是無悔與自豪,3年的時間里,她用堅守和行動詮釋了中國城建院人的責任與擔當。巾幗不讓須眉,她懷揣著對建設雪域高原的美好希望,一如那雪域高原綻放的美麗格桑花,書寫著新時代女性的別樣芳華。